淶灘場下渠河里那個灘口,樣子象個莊稼漢叉柴草的揚叉,叉叉中的河灘有很多石頭,大家就把這灘叫做揚叉石。
凡是渠河一帶的人,都曉得淶灘場有個二佛寺。寺里那個大菩薩,就是如來佛。一天,他額頭上那顆寶珠遭偷了,場上的土地菩薩覺得,二佛頭上的寶珠遭偷了,現(xiàn)個印痕,看起既不順眼,說起來也不好聽,就去告訴華鎣山的觀音菩薩。觀音聽說后,心里很不是個味道兒。她想,佛祖是只管神仙,不管凡人的。神仙做芝麻大個事情,他都算得到,凡人壞事做盡,他也不曉得。他化身上的寶珠遭偷了,我自己身為佛門弟子,能看到不管啦?怎么辦呢?一定要想法,重新給他安一顆才對。
土地走了后,觀音把手上凈水瓶中的楊柳枝取出來,蘸起凈水一甩,地上立即落下了不少水珠珠兒。那些水珠珠兒滾到一堆,眨個眼睛兒,就成了一顆透亮的寶珠。接著,觀音把楊柳枝向二佛寺一指,那寶珠就往二佛寺飛去了。
哪知觀音正在想辦法,給如來佛像配寶珠時,在西天雷音寺中蓮臺上坐著的如來,立刻算到了她的心思。如來在十萬八千里以外,向觀音說:“人間廟子那么多,佛像也無計其數(shù),你身為佛門弟子,難道把心誠即是佛的道理忘了?寶珠被偷了,再配一顆有啥用?以后還不是要遭偷。不如讓你這顆來自人間的雨露,回到人間去好了。”說完,如來用法指對著正往二佛寺飛的寶珠一彈,寶珠就落到渠河中,揚叉石那叉叉當中去了。
水變成的寶珠怪喲!它落到河里還不會融化呢。為啥唉?因為它是觀音菩薩點化的,多少沾了一點仙氣。但這顆寶珠很不守本份。它被觀音菩薩點化后,就忘記自己也是凡間的一滴水了。如來把它彈到河里,它心頭很不安逸,它經(jīng)常在河里作怪。遭它攪沉、打爛了很多船!渠河上的船,只要一走到揚叉石,就提心吊膽。老百姓不曉得底細,總以為是揚叉石在搗鬼,都指著揚叉石罵。
場上的土地菩薩,見這砣一不是神、二不是仙、三不是精、四不是怪的揚叉石,經(jīng)常遭冤枉罵,就跑到華山上的觀音菩薩面前去打抱不平。觀音聽說水珠在渠河當中作怪,便派廟里那口鐘,去勸告它,不要繼續(xù)作惡。哪知,觀音這個想法,又被在西天雷音寺中的如來算到了。如來在十萬八千里以外向觀音說:“受過點化,還要為非作歹,豈不是有意和佛法神規(guī)作對?你叫神鐘去和它游說,不如命神鐘去鎮(zhèn)守揚叉石,看管這個作惡多端的孽障。”說完,如來把法指對著正往二佛寺飛的神鐘一指,那鐘就飛到渠河里去了。這口鐘沉到水下后,不偏不歪把那顆水珠蓋得嚴嚴實實的。
從此以后,揚叉石就不遭冤枉了。
直到現(xiàn)在,凡是從揚叉石過往的船只,只要天氣晴朗,河水清亮,船上的人就要趴在船舷上,就能看到水下那口大鐘。